第(3/3)页 左侍郎严世蕃是不在这里的。 按照左侍郎的意思,今天草拟的遗诏已经有些不好的苗头,他需要以刑部的身份去诏狱里走一趟,看能不能从那帮犯官的嘴里再挖出些同党来。 只要严世蕃不是在这个时候去南城吃花酒,那怎么做都不成问题。 众人也没一个会想到要喊对方回来。 放下茶杯,严绍庭开口说道:“孙儿觉得,张居正还是要留在东南,继续干两年才行。” 严嵩眉头一挑,看向孙儿。 这个时候,徐渭也已经是将墨渍干透里的草拟遗诏送到严嵩面前。 “太师,您老掌掌眼,瞧着这份拟定的遗诏如何?” 严嵩低头看向遗诏。 原本的奸人字样已经被改成了徐鄢等人字样,兴土木的内容也被剔除,改成了弥尔用新于政,以此来表达先帝的圣明。 当然。 那句自即位至今的话,在重新草拟的这份遗诏上,也不复再见,换成了嘉靖四十年前。 一眼扫过,严嵩点点头:“就这么定下吧,让人趁早送去内阁。” 徐渭点头,转身走到门口,就有守在外面的人接过重拟的遗诏送往内阁。 等到徐渭转身回到书房里。 严嵩已经是说道:“你想让张居正继续留在东南,那么京中呢?先前他们进奏推举胡宗宪和郭朴入阁,被先帝留中,这件事摆明了就是要让太子即位之后来做,用以拉拢人心。这中枢内阁新员人选,恐怕是要有一番争斗的。” 严绍庭笑着说:“胡部堂那是先帝在世时立下军令状的,如今东南倭患清除,他本就该顺势入阁,这一点无可争议。至于郭朴……孙儿倒是不看好他能在这一次入阁。” 严嵩眯着眼微微一笑:“那就是杨博会替代郭朴,先入内阁?” 这时候,严绍庭还是摇了摇头。 他笑着说:“杨博也不可能入阁。” 严嵩手掌摸着虎皮:“是因为他晋党出身?” 严绍庭点点头:“高拱要拉拢晋党,可他也绝不可能坐视本就掌握九边的晋党中人,再在他手上拿下一个内阁的位子。正因如此,孙儿反倒觉得高拱真正想要推入内阁的,会是礼部尚书高仪!” 见孙子说出高仪的名字,严嵩嗯了声。 见老爷子示意自己继续往下说。 严绍庭清了清嗓子,才继续说:“如果孙儿猜的不错的话,要不了多久咱们那位李阁老恐怕就要请辞离开朝堂了。” 严嵩侧目看了过来。 就连徐渭也是一同目光不解的看向严绍庭。 严绍庭则是解释道:“今日遗诏的事情,太子那头总是要有个顶罪的人,这件事说来说去大概都是和李春芳有关的。高拱不可能保他,哪怕是为了和我们严家在朝中分庭对抗。” 严嵩默默的点着头,心中尽是满意。 看着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的大孙子,老严头就如同在看一个由自己精心培养出来的茁壮之才一般。 严绍庭继续说:“高拱这个人看着粗莽,可内里却不比谁精细。李春芳背上遗诏错漏之过,请辞回乡。那么朝中清流旧党是不是就会忽然没了魁首之人?” 一旁的徐渭眼前一亮。 他低声说道:“高仪就是浙江人氏!” 东南清流,最重的就是江浙一带,其次才是湖广、江西两地。 这一点从大明立国之初便是如此。 真要是算起来,都可以算到那位神机妙算的刘伯温。 当然,还有那位写出天下知的《送东阳马生序》的宋濂了。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江浙出身。 严绍庭含笑点头:“正是因为高仪是东南出身,所以李春芳走了,朝中清流旧党,自然会随着他入阁,依附在他之下。” 他默默的眯起双眼。 等到那个时候。 高拱就可以一手握着晋党,一手拿捏清流旧党,占据朝堂半壁。 或许在高拱看来。 这样的力量,就足够他革新天下了吧…… ………… 月票月票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