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朱载坖却是转头看向严嵩,面露笑容:“太师既然方才劝谏本宫,以先帝宾天礼仪为先,如今这遗诏的事情,还是要劳烦太师辛苦一趟,带着人重新草拟一份吧。内阁这头……如今先帝还在奉先殿,发引入陵也要时日,宫里宫外诸多事情都需要忙,太师也要留在京中无法返回昌平,不如就暂时替先帝,也算是替本宫,坐镇内阁几日,权当权宜之计,可好?” 原本才在呼吸之间放下心来的高拱,再一次的提起心来。 严嵩坐镇内阁? 怕不是自己还能看到严嵩重归内阁吧! 到时候严嵩带着当朝三公太师的头衔重归内阁,自己这个首辅是不是也就要退而让位了? 不过严嵩却是笑着点点头又摇了摇头:“代为草拟先帝遗诏之事,老臣自当领命,尽心拟定,以求无有错漏。只是老臣既以于先帝只是辞归乡野,这朝中之事便不宜擅自僭越,而内阁诸位也只是从殿下之命上辞疏留中,于坐镇内阁之事,老臣却不敢领殿下之命了。” 跪在地上的高拱默默的闭上了眼。 自己这一桩桩的事情,实在是太考验自己的心脏了。 干脆就眼不见为净。 若不是现在不好动弹,自己都要连耳朵也堵起来。 朱载坖则是目光直直的注视着严嵩好一阵,这才似有可惜的点了点头:“既然太师如此说,本宫也不好强项令,便依太师说的做吧。” 他心中是真的颇为可惜。 先前自己发怒那是真。 而让高拱等人上辞疏,自己留中,却是假。 不过是为了看能不能借机,将严嵩这位当朝老太师给重新拉回内阁。 如果有严嵩在内阁,坐镇中枢。 那自己想要做什么事,可就方便多了。 毕竟严嵩好不好用,先帝在世的时候已经有了很明确的答案。 这位老太师那可太好用了! 先帝能用,自己又如何不能用。 而且自己和昌平的关系那可不是一般,还不能忘了严家现在是世袭罔替的昌平伯,实际上从根子开始就已经不同于文官了,而是转变成了与国同休的勋贵人家。 用这样的人家在朝为官做事,天然就得亲近皇家。 如此等京畿兵权收回,再将边军和天下卫所重新整饬一番,自己就能彻底放开手脚,将天下九州两京一十三省好好的整顿一遍了。 可惜。 严嵩似乎根本没有重归内阁的心思。 自己若是强求,说不得还会让自己和严家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。 带着藏在心中的可惜,朱载坖起身,在众人恭送声中离去。 太子不在了,文华殿中众人也不愿再留在这里。 到了殿外。 呼吸着冰冷却新鲜的空气,好一阵子后,高拱才觉得缓和舒坦了些。 而李春芳则是自始至终都低着头坐在最后面。 往会极门那边走去的路上。 高拱到了严嵩身边:“今日多谢太师出言解救。” 跟在老爷子身后的严世蕃,瞧着高拱的背影,无声的撇了撇嘴。 严嵩却是摇头道:“如今事情多,精力却就这么多,难免会有疏忽的时候,有些错漏也不可避免。” 严世蕃终于是忍不住,在后面冷哼哼的嘀咕道:“这点错漏当真就避免不了了?” 严嵩回头看了眼儿子,严世蕃立马闭上嘴,乖乖的跟在后面继续走路。 高拱则是尴尬的笑了笑:“总之有太师在,我等心中才能安定,也会时刻觉得身后有份依仗。往后等太子即位,国家自然是要大行新政新法,若有困扰,我等可是要厚着脸登门叨扰太师您老的。” 到了现如今,高拱也算是看明白了。 今天严家做这么多,说了这么多。 明着是给朝廷里的文武百官讲规矩。 可私底下,大抵是在给自己立规矩。 严家才是如今朝廷里那个最重要的规矩。 身为当朝首辅的高拱,此刻心中又如何没有几分苦涩和无奈。 不过他也明白,同样也庆幸。 至少严家是站在新政这一方的。 至于将来嗣君即位,朝廷又会如何。 高拱抬头看向那飘着雪的天空。 恐怕连老天爷都不知道吧…… ………… 月票月票 第(3/3)页